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 > 推广动态 > 正文
会种地”变“慧种地” 通州农业尽显科技范
时间:2022-07-13 来源:通州日报 沈维维 朱凌翔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关闭本页
智能收割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三夏农忙期间,走进我区的麦收和插秧现场,不时可以看到无人驾驶农机在田间忙碌。“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智慧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与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智慧农机助力我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方向迈进。从农民“会种地”到农机“慧种田”,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了。

智能化操作 让农业生产轻松高效

6月下旬,十总镇育民村种植大户于建峰的承包地里,两台插秧机有条不紊地穿行,所过之处,秧苗行距株距整齐划一。“无人驾驶插秧机操作人员只要在田间地头做好定位规划,机器就会自动插秧,地块越大越规整就越好操作。”于建峰说,有了这样的设备,至少减少了一个人工,也大大压缩了时间成本,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夏种。目前,于建峰的500多亩地插秧已全部结束。

同样受益于无人农机的还有刘桥镇蒋一村。去年,蒋一村依托村专业合作社购买了34台智能化农机具,成为通州无人农机示范基地。“我们从耕翻、种植、植保到收割,基本上都是无人机器操作,无人化机械能够减轻劳动强度,将农民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解脱出来。”村党总支书记帅斌介绍,智能农机的大规模使用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今年该村的小麦实现了增产增收。

今年,全区共有万余台农业机械投入夏收夏种,其中无人插秧机和无人植保机被广泛应用。“我们通过探索农业生产的全程智能机械化作业路径,将逐步实现主要农作物的全程智能化、机械化生产。”区农机推广站站长朱琳表示。

多领域运用 助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植保防控人员拿出手机远程查看基地蔬菜作物的种植情况,手指一点,就可以安排飞行防控喷药计划……这便是植保无人机智能喷施作业的场景。

不管是施肥撒药,还是播种育苗,智慧农机都有“大显身手”的舞台。近日,南通极菜农业科技公司的育苗大棚内,一条全自动穴盘播种流水线正在运行,摆盘、培土、撒种、装盘一气呵成。“这条流水线大大节省了人工,同样的规模,以前操作需要50~80个人工,现在只需8~10个人工。”公司负责人韦伟说。播种完成后,一个个装好的穴盘被拉到育苗大棚,25天左右就可完成一茬育苗。

全自动穴盘播种机的助力,加上工厂化、规模化、智能化的培育,该公司已成功培育十多种蔬菜种苗,可年产100多万盘。“刚开始我们的客户群主要是周边的农户,现在还销往南京、泰州、上海崇明岛、河南商丘等地,订单都排满了。”韦伟表示。

“目前,从粮食作物精量播种到蔬菜现代化育苗种植,再到精准施肥、施药,从播种育苗、植保到后期的收割,一批先进的农业机械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马锋介绍,今后,我区将继续围绕智慧农业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采购新农机,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以农机“提档”助力农业现代化提速。

全程无人化 “点亮”智慧农业梦

随着智能农机具的全面普及,种植大户们也对应用粮食种植全程智能化技术热情高涨。

“轰隆隆,轰隆隆……”近日,在十总镇育民村的收割现场,一茬茬小麦被无人驾驶收割机“吞进肚子里”,传输脱粒、粉碎匀抛、智能卸粮。“相较于传统小麦机械化收割方式,无人驾驶收割机不但省工省力,还能提高劳动效率。”育民村粮食合作社负责人许宏飞说。

2020年初,全省首家无人化农场落户十总镇育民村。“我们从2018年开始推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先后投入资金265万元购置烘干机10台套、无人农机5台套。”育民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多次组织开展智能化装备示范及农机手培训,为南通乃至全省粮食生产从全程机械化到全程无人化转变探索经验和路径。近日,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来到我区大利家庭农场,对市级无人化农场开展了验收。

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两大行动”,建成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逐渐形成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区保有各类智能机具300余台套,建成无人化农场3个,基本实现了耕地、播种、植保、收割四大环节的全程无人化。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2007-2018 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主办: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苏ICP备190016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