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 > 农机技术 > 正文
硬地硬盘全基质微喷灌机插壮秧培育技术
时间:2024-06-05 来源:洪泽农机推广站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关闭本页

一、播前准备

(一)场地。按秧大田比 1:130 左右选好场地,可选用水泥场地、晒场、空置路面等,附近要有清洁卫生的水源,方便灌溉。一般 2 条微喷管之间 260 厘米,可以横放 4 盘硬质塑盘,中间留 30 厘米左右的走道。两喷头间距 200 厘米左右,喷头距离地面50 厘米左右,用角钢制成三角架或者十字架固定,喷灌设施的具体尺寸可根据有效喷灌距离及场地规格铺设。

(二)种子。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主导品种如常规粳稻南粳 9108、南粳 5718 和杂交水稻品种徽两优丝苗、甬优 4949 等,移栽大田常规粳稻和杂交稻需分别备种 3.5~4.0 公斤/亩和 1.5~2.0 公斤/亩。

(三)秧盘。常规粳稻和杂交稻分别按照 30~33 个/亩、15~18 个/亩,配备规格为 58cm×28cm×3cm 的合格硬质秧盘。

(四)基质。选用农业技术部门推广的育秧专用基质,如淮安柴米河基质肥料有限公司、常州科力农业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水稻育秧专用基质,大田备用基质 3 包/亩左右。

(五)其他。按移栽大田 160 厘米幅宽的无纺布 4 米/亩,备足无纺布覆盖秧盘备用。

二、精细播种

(一)播期确定。根据腾茬、机械及整田状况,做好分批播种计划与落实,坚持“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的原则。正常情况下,我区以 5 月中下旬播种、秧龄 18 天左右为宜。

(二)种子处理。一是播前晒种。播种前晒种 2~3 天,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二是药剂浸(拌)种。①粳稻品种:可选用 25%氰烯菌酯悬浮剂 2000~3000 倍液浸种 48~60h,或者选用 62.5 克/升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300 毫升加水1700 毫升,搅拌包衣稻种 100 千克,可有效预防水稻恶苗病、稻瘟病、水稻胡麻叶斑病等。在日平均气温 18~20℃时浸种 48 时,15~16℃浸种 60 小时,浸后不要淘洗,药剂浸种后可不催芽直接播种或多浸少催;②籼稻品种:可选用强氯精浸种,播种前先将种子用清水浸 12 个小时,再用 40%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300~500 倍液浸种 12 小时,捞起清水洗净后即可播种,或选用噻唑锌拌种,可有效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种传病害。(具体用药种类可根据区植保站的推荐选择使用)。捞出沥干后,达到种子内湿外干、不黏连即可播种。

(三)精量播种。大规模育秧应采用机械流水线播种,工作效率高且质量有保证。播种前接通水源、电源,调试好播种量、基质底土及盖土厚度和喷水量。每盘播湿稻谷 150 克左右或者干稻谷 120~130 克,底土铺 2.0~2.3 厘米,盖土 0.5厘米左右,以盖籽均匀、不见露籽为宜。喷足水分,以基质水分饱和且不溢出为宜。

三、播后管理

(一)暗化处理。播后可将秧盘直接在育秧场地上进行集中叠盘堆放暗化,一般层高 20 张硬盘左右,顶部放一张装满土的空盘遮光,6~8 垛为一堆,并覆盖 2 层黑色薄膜,四周盖严压实,遮阳暗化,保温保湿促出苗,有条件的可在室内堆放暗化。堆放时间可根据当时的温度情况而定,一般在 48 小时左右,露田堆放遇到低温阴雨天气,暗化时间会拉长,要勤观察,待 90%以上种芽立针露出盘面 1.0 厘米左右即可摆盘绿化。

(二)摆盘覆膜。平摆硬盘,在喷灌管的两边横放 2 张暗化过的硬盘,形成秧畦,畦间留 30 厘米左右宽的行走道,无纺布居中覆盖,边缘多余部分压在硬盘下面进行固定,防治被风吹掀。

(三)水分管理。秧盘暗化处理搬到晒场铺盘盖膜后,1天喷 2 次水,上午、下午各喷 1 次,湿润出苗。出苗后稍有卷叶才水,补水即补足,要求盘内基质吃透水。根据天气情况,特别注意高温清热天气,及时查看苗情,如缺水及时补水,移栽前 2~3 天控水炼苗。

(四)适时揭膜。一般无纺布覆盖 10~12 天,揭膜不可太早,早了秧苗根系尚未长好,叶片穿过无纺布的苗,在揭膜时容易被带起来,影响秧盘的成苗密度。迟了炼苗不足,影响秧苗素质。具体揭膜时间要因当时气温而定,揭膜时掌握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

(五)药肥管理。育秧专用全基质育秧一般不用追施肥料,揭开无纺布后。根据区植保站发布的信息,及时开展秧田期病虫草害防治,重点防治好灰飞虱、稻蓟马、叶瘟等,以减少危害。移栽前 2~3 天施好“送嫁药”,做到带药移栽。

(六)起秧机插。当秧龄达到 18 天左右,苗高 15 厘米左右时应及时起秧机插。如秧苗已可栽插,由于天气、机械、大田等原因延迟的,要通过适当控水来延长适栽期。起秧时小心卷苗脱盘,运至田头随即卸下平放,使其自然舒展,并随起随运随插,严防烈日伤苗,必要时还需采取遮阳措施。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2007-2018 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主办: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苏ICP备19001615号-1